Redis持久化策略


Redis持久化原理

Redis的强大功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将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为了使Redis在重启后仍能保证数据不丢失,需要将数据从内存中以某种形式持久化到硬盘中。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一种是RDB方式,一种是AOF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或两种结合使用。(持久化即将数据保存到磁盘,机器宕机或者重启数据不丢失,存储到内存中的数据会丢失)

RDB

RDB是在某个时间点将数据写入一个临时文件,持久化结束后,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的文件,达到数据恢复。

  • 优点:使用单独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主进程不会进行任何IO操作,保证了redis的高性能\
  • 缺点:RDB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持久化,如果持久化之间redis发生故障,会发生数据丢失。所以这种方式更适合数据要求不严谨的时候

RDB是Redis默认的持久化方式,所以RDB是默认开启的

AOF

AOF持久化策略是将发送到Redis服务端的每一条命令都记录下来,并且保存在硬盘的AOF文件中。可以通过参数appendonly来设置是否启用AOF。AOF文件的位置和RDB的位置相同,都是通过dir参数设置,默认的文件名是appendonly.aof,可以通过appendfilename参数修改。

将“操作 + 数据”以格式化指令的方式追加到操作日志文件的尾部,在append操作返回后(已经写入到文件或者即将写入),才进行实际的数据变更当server需要数据恢复时,可以直接replay此日志文件,即可还原所有的操作过程。AOF相对可靠。

  • 优点:

    • 比RDB可靠。你可以制定不同的fsync策略。
      always:每一条aof记录都立即同步到文件,这是最安全的方式,也以为更多的磁盘操作和阻塞延迟,是IO开支较大。
      everysec:每秒同步一次,性能和安全都比较中庸的方式,也是redis推荐的方式。如果遇到物理服务器故障,有可能导致最近一秒内aof记录丢失(可能为部分丢失)。
      no:redis并不直接调用文件同步,而是交给操作系统来处理,操作系统可以根据buffer填充情况通道空闲时间等择机触发同步;这是一种普通的文件操作方式。性能较好,在物理服务器故障时,数据丢失量会因OS配置有关。
    • AOF日志文件是一个纯追加的文件。就算是遇到突然停电的情况,也不会出现日志的定位或者损坏问题。甚至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例如磁盘满了)命令只写了一半到日志文件里,我们也可以用redis-check-aof这个工具很简单的进行修复。
    • 当AOF文件太大时,Redis会自动在后台进行重写。重写很安全,因为重写是在一个新的文件上进行,同时Redis会继续往旧的文件追加数据。新文件上会写入能重建当前数据集的最小操作命令的集合。当新文件重写完,Redis会把新旧文件进行切换,然后开始把数据写到新文件上。
    • AOF把操作命令以简单易懂的格式一条接一条的保存在文件里,很容易导出来用于恢复数据。例如我们不小心用FLUSHALL命令把所有数据刷掉了,只要文件没有被重写,我们可以把服务停掉,把最后那条命令删掉,然后重启服务,这样就能把被刷掉的数据恢复回来。
  • 缺点:AOF文件一般比RDB文件大,因为会有很多更新操作,对于更新操作RDB只会存一份数据,而AOF会报存每个操作。

AOF默认关闭。

AOF是文件操作,对于变更操作比较密集的server,那么必将造成磁盘IO的负荷加重;此外linux对文件操作采取了“延迟写入”手段,即并非每次write操作都会触发实际磁盘操作,而是进入了buffer中,当buffer数据达到阀值时触发实际写入(也有其他时机),这是linux对文件系统的优化,但是这却有可能带来隐患,如果buffer没有刷新到磁盘,此时物理机器失效(比如断电),那么有可能导致最后一条或者多条aof记录的丢失。

参考

【1】Redis的删除机制、持久化 主从

【2】如何删除Redis中的Key


文章作者: Alex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Alex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