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集:商代文明


这完全是一次意外的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金石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医生为他开了一张处方,上面有一味中药被称为龙骨,然而当王懿荣按照药方将龙骨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商代文明这一消失已久的文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面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他的甲骨文研究也因此结束,这个几千年前的王朝似乎又要蒙起她那神秘的面纱,幸好,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同样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出版了《铁云藏龟》,其著作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片。小屯村是河南安阳一个偏僻的小村落,在过去这里很多人家都藏有大量的甲骨,直到现在一些人的手中都可能存有甲骨,而如果没有发现这一现象,甲骨文及商代文明的研究将无法取得多大的成效。
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合计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铜、陶、骨、玉、石器等遗物,并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众多学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考证当中,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王襄、郭沫若、商承祚、容庚等人成为中国研究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早期学者,多姿多彩的商代文明进一步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汉字的造字方法基本可以分为六种,其中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中国古代对这六种造字法称为“六书”,这些造字的方法成为了专家学者们破解甲骨文最为有力的依据。到殷墟这个时期啊,基本上这个六种造字法,基本都有了,比如说象形、形声、会意、指事、通假或者假借,转注这个可能还不是太明确,但是这几种方式基本上都有了,当然最大一部分还是象形。
文字是文明的象征,文字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终于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时代,而商代最主要的文字甲骨文,正是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不仅如此,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方块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汉字,它们不仅为我们熟知使用,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点。中国很大,人口众多,方言也很多,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统一的这个文字系统,那么这个中国的本身的国家的统一,民族的统一,就成了问题了。
甲骨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的内容都与祭祀有关。这个祀就是祭祀,这个祭祀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商人认为万物皆有灵,那你要讨好神灵,得到保佑,还有一个,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国家政权的统治,因为商人的祭祀我们可以看到,他虽然祭祀各种各样的,有自然的神,但是始终祭祀自己的祖先是他的中心,所以我们说祖先崇拜是商人宗教信仰当中的核心。
在商代,每逢祭祀都会杀掉大量的牲畜来作为祭品,因此商人为满足祭祀的需求,要捕获和饲养大量的牲畜,这大大促进了狩猎经济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当时饲养的家畜,牛、羊、马、犬、豕、鸡六畜俱全。用于祭祀的牲口主要是来自于两类,一种是大自然的野生的,还有一种是家养的。五畜,这个鸡、牛、羊、马、狗,马当然不用于祭祀,但是主要的鸡、牛、羊,这些很多都是家养的。
相对畜牧业,农业则是当时更重要的经济来源,在殷墟发现了3000多件石镰,成千百件的埋在一坑,并有使用过的痕迹,虽然在商代后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商代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然是石器和木器,计有镰、锄、铲和耒耜等。自从商朝的第十九位国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以后,农业得到了更大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其他产业。商代农作物种类甚多,甲骨文记载最多的是黍,此外还有稷、麦、稻、桑、麻等,现在的主要谷物商代已经大致具备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变得成熟,成为整个中华文明得以长久发展的物质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必须要有一个很完整的历法,没有历法它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割,它就没法正常地进行,所以商代的历法来说是非常发达的。商朝历法以太阴(月)记月,以太阳记年,干支记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在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叫做十三月,称为年终置闰法,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始,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并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时粮食有了大量剩余,商人开始用粮食大量酿酒。
中国是个造酒古国,早在夏朝之前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酒能够缓解劳动的疲劳,增加生活情趣,种种妙处使人们对酒产生了特别的钟爱,逐渐催生出谷物酿酒的技术,到了商代,中国人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在当时,酒最早主要是用来祭祀的,祭祀的巫师(贞人)会服用一定量的酒来完成和神灵的沟通,再后来,无论在祭祀、祝捷等重大活动中都会用到酒,商人饮酒之风盛行起来,按说呢这个酒文化,因为商人他那个时代宗教崇拜非常发达,用酒来祭神,这是酒当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商代的现代考古发现里面,商代的器物里面,酒器是非常发达的。
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对当时华夏大地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在距殷墟一千多公里之外的江西吉安大洋州镇,出土了大量的商代青铜器,甚至更遥远的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与商代相仿的青铜器,在当时,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这些酒具设计之巧妙,做工之精美,直到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然而因为年代久远,这种技艺已经失传。
在商代,青铜器铸造已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尤其到商代后期达到高峰,其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让后人叹为观止,商代的青铜器往往与权威和地位相伴,它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却很少用于农具,也很少铸造人物或动植物,这反映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思想,显示出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还是宗教、政治、军事,并将它们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这些直接进献给贵族祭祀或者实用的器具,当时的匠人们如果稍有不慎将会面临杀头的危险,因此他们是用生命来完成他们的作品,这让他们铸造出来的作品无论从工艺还是造型都几乎接近完美。
在当时,青铜器除了被铸造成礼器、兵器之外,还被用来大量铸造乐器,这其中就有打击乐器铜铃、铜铙等等,商代生产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娱乐有了更大的需求,娱乐的要求推动了商代音乐的发展,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专门学习音乐、舞蹈的乐人。据音乐学家研究,商代的音乐已经有了半音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比较固定的音高等,高度发达的商代音乐是中国丰富的礼乐文化的先声。
在商代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这其中既有琮、圭、璧、玦、璜等礼器,戈、矛、大刀、戚、钺等仪仗类玉器,也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虽然这些玉器的品质参差不齐,但数量之大,种类之多,足以证明玉在当的贵族心目中的地位。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对玉器的使用和加工,然而只有到了商代制玉工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制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开始形成,玉不仅以美观著称,更以湿润、细腻、坚硬、纯正等特点,代表着仁义、智慧、勇敢、坚贞等美德,深受世人喜爱,在当时玉不仅被制成国之重器,象征天命、威权、等级,也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与个人的喜好品行融合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加普及。
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在商朝的遗址中出土的玉石,有的来自新疆的和田,有的来自遥远的南方,正是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商王朝与遥远的外邦建立了贸易联系,商朝先民善于经商,在郑州、安阳等商遗址中都发现了一些非本地所产的海贝、鲸鱼骨、大海龟龟板等,贝壳作为商代中晚期的货币,仅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大约4000个,它们有的来自南海,有的来自印度洋沿岸。
商朝的先民也把另外一种物品运送到了世界各地,这种物品如此奇妙,以至于几千年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无数的人曾以拥有一件这样的器物为荣,更有许多人不远万里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沿着商人的足迹来到中国寻找这件物品,世界以它为中国命名,它就是瓷器。
殷墟的商代白陶,可以称之为原始瓷器,虽然数量不多,但这让我国发明瓷器的历史至少提前到了三千多年前的早商时代,如今这种技艺就像铸铜、雕玉和造酒一样,早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当中,制作工艺虽然有所改变,但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商代制陶业已经成为商朝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之一,在当时的王都和贵族城邑里都设有制陶作坊,除制作一般陶器外,能够采用高岭土烧制白陶。
商人色尚白,制作的白陶,如卣、盘、罍、尊等,形制与青铜器相仿,花纹也如同青铜器花纹一样精美,这些晚商遗址发现的刻纹白陶,系经过摄氏1000°C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其造型秀丽,刻镂精美,色泽皎洁,叩之有声。
可惜的是,商人酗酒成风,奢糜无度侵蚀着这个巨大的王朝根基,最终在醉人的酒香中,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政治腐败,人心涣散,终至灭亡。很多人说,商朝是因酒而亡的,这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公元前1046年的一天,当周人的军队就要攻入商朝首都,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商王纣,绝望地登上了祭祀星天的城南鹿台自焚身亡,商朝由此灭亡。
如今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者何毓灵仍在坚持着中国文人一个多世纪的梦想,破解甲骨上的文字,以彻底打开那个辉煌的时代,马柏成仍在进行着商朝时期的青铜器仿制工作,恢复当时的技艺,已成为他一生矢志不移的追求,跨越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如今仍在造诣深厚的工艺大师手中得以实现,收藏于中外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商代文物告诉人们,历时五百余年左右的商王朝确实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不仅在当时的世界上是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为世界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更对后续的中华文明以深远的影响。


文章作者: Alex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Alex !
  目录